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 陈 琼
本报记者 张 冕
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阿瑟·布鲁克斯每年都会问二十出头的学生们一个问题:“想象一下十年后的你,幸福感会比今天多还是少?”大多数人都认为会更幸福。但被问及50年后时,大家就没那么乐观了,普遍觉得那时的生活会很糟糕,慢病缠身、兜里没钱、亲友不在身旁、没什么兴趣爱好……布鲁克斯教授表示,这是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表现,如果在步入老年阶段前做好准备,你的晚年幸福感会倍增。
耗时75年破译“幸福公式”
为了找到使人保持健康快乐的因素,自1938年起,哈佛大学便开展了一项名为“哈佛成人发展研究”的项目,将724名男性分为两组,一组是该校二年级的学生,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,被称为“最伟大的一代”;另一组则是贫民区的男孩,住在破旧的出租屋里,连洗澡时能不能用上热水都无法保证。研究持续了75年,研究团队每年都会对参试者发问卷、面对面采访、进行体检,并与其家人交谈,记载其工作、生活和健康状况。几十年后,有的参试者从社会底层一路打拼,成为医生、律师,生活幸福、快乐、自律;有的却从云端一路滑向深渊,酗酒、精神分裂。
研究发现,幸福感往往在青壮年和中年时期下降,50岁左右见底,之后又开始回升,直到65岁左右出现“岔路口”:一种是感觉自己越来越幸福,另一种则感觉越来越糟糕。研究人员说,之所以会形成两种极端,是因为“快乐健康”组的老人年轻时就懂得未雨绸缪,积累了很多“资本”,比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存点老本儿,培养积极的心态,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,为快乐晚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晚年开启人生新旅程
步入晚年,不是黄昏已至的标志,而是开启新的人生旅程的重要机遇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陈琼接受《生命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精心管理和经营好以下几方面,幸福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。
人际关系是核心。上述哈佛大学的研究预测了可能影响晚年幸福感的十多个因素,包括家庭阶层、运动能力、身体耐力、社交能力、家族酗酒史、抑郁史、父母受教育程度、祖辈寿命长短等。在排除了财富、名声等因素后,研究人员最终得出结论: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更快乐、健康。陈琼表示,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,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。社交有助保持独立的生活能力,舒缓紧张,排解抑郁情绪,参与社会活动多的老年人更自信、抱怨更少、生活更幸福。“哈佛成人发展研究”第四任负责人罗伯特·沃尔丁格表示,那些与家庭、朋友、同事关系亲密的人会拥有更好的体魄、更高的幸福感;总是感到孤独寂寞的人,到了中年时期,健康状况更容易变差,大脑功能衰退得更早,寿命也会更短。
身体健康是前提。不少人的晚年是在与疾病缠斗中度过的,例如女性绝经后,夜间盗汗、睡眠困难、心脏疾病、骨质疏松等问题接踵而至;老年男性则容易因压力和不良习惯,被前列腺增生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找上门。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分析发现,相较没有健康问题的老年人而言,有健康问题者生活满意度更低,这说明健康会影响幸福感。50岁前后是疾病高发期,如果在此之前做好健康管理,可增强身体素质,延缓慢病来袭,提高晚年生活质量。
经济基础是保障。忙活了大半辈子,老人们求的不过是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。然而一些人年轻时花销大、储蓄少,对老年生活信心不足。财富能给人带来基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,是保证晚年幸福的条件。当然,金钱和幸福感并不是直线相关的,当财富累积到一个临界点时,更多的钱并不能换来更多幸福。因此,生活质量已经很优越的老人,不妨从其他领域寻求幸福,而不是继续追逐财富。《心理科学》杂志曾刊文指出,以“正确方式”花钱,比如将钱花在学习或他人身上,会对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。
兴趣爱好是动力。退休前工作忙碌,退休后百无聊赖。巨大的落差下,如果没有新的兴趣、安排,很多老年人会觉得日子漫长,一天到晚无所事事,甚至作息紊乱,导致身体状况急剧恶化,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浑身酸痛等问题加剧。对老年人来讲,寻找、培养兴趣爱好,不仅会让身体动起来,心里也会充实,成就感等积极情绪增多,进而带来幸福。
多为晚年账户存“老本儿”
晚年的幸福感就像一本存折,年轻时存得越多,年老时拥有的就越丰富。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,很多“幸福资源”是可以提前获取的。
做好晚年规划。退休后,可支配的时间多了起来,毫无规划容易让时间稀里糊涂地流逝,让人感到空虚乏味,容易胡思乱想。因此,可以在退休前就对晚年生活有个大致规划,自由的同时又有一定的规律,能让人内心更安稳、踏实。
梳理朋友圈。注意建立、维护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,在与同事保持联系的同时,还要结交晚年能一起玩的新朋友,比如谈得来的邻居、老年大学同学,甚至是忘年交。年轻一代不仅会带来新思想观念,还能激发自身活力。可以时不时和朋友相约,喝喝茶、叙叙旧,朋友间诉说困苦能使忧愁减半,分享愉悦能让快乐增倍,还能相互督促,共同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等。与此同时,不要忘了经常给老伴儿制造一些小浪漫,会让对方心里有所触动,感知彼此心意,从而大大提升夫妻间的亲密感,让生活更有滋味。
学习知识技能。闲暇时学习一门新语言、掌握一种新乐器、参加技能培训……不仅能结识新朋友,还能让生活充实起来,预防老年痴呆。
养成运动惯性。年轻时就要培养运动习惯,年老时继续坚持,是预防衰老、保持活力的最佳方式之一。不过,老年人运动应注意热身和强度,以免受伤,运动项目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,建议多走进自然。1982年,日本林业厅就推荐老年人到自然环境中享受“森林浴”。研究发现,人在森林中,可接触到更多阳光照射,远离各类污染源的伤害,有些树木还会释放出具有抗菌作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,通过各种形式给人体免疫系统带来有益影响,比如降低压力激素、血压、心率等,让紧张的情绪得以舒缓,提高睡眠质量。陈琼提醒老年人,雨后湿滑不宜到林间漫步,最好选择晴朗天气出行,尽量在平地上行走,少走坡道。若要爬山,最好穿着登山鞋和透气性好的衣物,使用登山杖等。
开始练习感恩。感恩是一种乐观情绪,研究发现,懂得感恩的人,不仅抑郁少、压力小,血脂、血压、肾功能也更好。感恩是可以练习和学习的,比如记录下值得感恩的事,写一封感恩信或打一个感恩电话,还可以做志愿者回馈社会,这些“付出”都是令人感到幸福的源泉。
改掉不良习惯。《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》显示,相较于年轻人,61~70岁的人幸福感最强。可见,晚年幸福并不难,除了保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外,还应尽早改掉不良习惯,比如尽早戒烟戒酒、少熬夜、学会控制情绪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建议,65岁以上老年人饮食应做到品种多样化,努力做到餐餐有蔬菜(300~500克/天),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(200~350克/天),每种吃得量少些,种类多一些,猪牛羊等畜肉、鸡鸭等禽肉、鱼虾等水产品换着吃,奶类和豆类食品也可以挑不同的品种吃。
制订体检计划。很多人体态正常,也没什么病,但50岁后人体机能开始明显衰退,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全身体检。常规体检项目包括体重、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、血尿常规、心电图、眼底、肺部CT、胃肠镜等。另外,美国泌尿学会建议,50~75岁男性每年接受一次前列腺抗原血检和一次直肠指检。女性妇科检查同样必不可少,有利预防和及早发现乳腺疾病、宫颈癌、卵巢癌等。(文章转自《生命时报》)